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3章 父亲的出征(下)  (第2/2页)
的话,以后那赵仲鍼就是未来的太子。    未来的太子不读书,这是想闹哪样?    朝堂之上尽是读书人,皇帝不读书,说句难听些的,有些臣子说话或是在奏疏里多弄几个典故你都不懂。    皇帝听不懂臣子的话,看不懂臣子的奏疏,这个……    什么叫做优越感?    这便是了。    我们说话你都听不懂,你觉得自己还能干些啥?    废物啊!    读书人的骄傲就是这个。    哥引经据典的话你懂吗?    就如同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那种刻入骨子的骄傲旁人很难理解。    按照武人的说法马丹!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你研究这个干啥?    我研究,我骄傲!    大抵那种骄傲是孤独的,但在此刻却不是。    帝王不读书就是异类,天下人都会喷你是个废物和昏君。    所以先前那人的指控不算轻。    这是一种变相的考教。    对未来皇子的考教。    赵宗实抿嘴看看虚空,眉间冷漠“臣子读书不只是读书……他喜欢问,读了要问道理。先贤的这句话为何这般说,可有道理?”    他笑了一下,有教过孩子的人不禁打个寒颤。    遇到这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真的是很头痛啊!    “臣那段时日身体不好,臣子便经常去沈家,那里有些少年,大家一起倒是相互印证,长进不少。”    他看着先前质疑的那人,说道“若非是这般,某却不会放纵。后来更是多了个苏轼……若是质疑,可与他们去谈谈诗词文章,若是不妥,可来说了,某致谢。”    你牛皮哄哄的……那去和那些年轻人比试比试吧。    那人支支吾吾的却不敢答应。    王雱那人尖刻,但学问却异常扎实,天赋出众。若是输给他,那就趁早卷铺盖回家吧,免得没脸见人。    而苏轼虽然去了外地为官,可迟早有回来的一天……和他比诗词文章?    那人作诗词几乎是随口就来,就像是喝水吃饭般的随意自然,而且还不是胡乱敷衍之作,让你看了只会自愧不如。    至于沈安……那就是个摸不清底细的。    欧阳修叹道“苏轼的文章诗词老夫也要甘拜下风,至于沈安……”    他吟诵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首词念完,他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无言,在一片温婉风中,这首词格外显得突兀。    雄性气息十足的一首词!    王安石说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好气势!”    曾公亮抚须道“还有那首……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啊!”    有人说道“沈安刚到汴梁时还年少,也有诗作。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诗不论用典,一股子刚烈之气浩荡而出,让人听了忍不住想痛饮三碗!”    赵祯也想起了这些诗词,他本身的诗词造诣不低,所以很有感触的道“是有才,只是却不肯用,连上奏疏都写的直白……”    众人不禁莞尔。    沈安的奏疏历来都是直来直去,没有什么铺垫或是堆砌辞藻,看着很是无趣。    赵祯笑道“赵仲鍼也是这般。”    有人就笑出声来,赵宗实淡淡的道“奏疏先是说事。说事之余还有心思堆砌辞藻,可见这官做的游刃有余,臣却是佩服的。”    啪!    这下都脸红了。    可赵宗实大抵是厌倦了这种气氛,就直接扯开了遮羞布,说道“笔墨纸砚都要花钱,一人多耗费一些不打紧,可大宋官员无数……若是急事还不忘修饰奏疏,那官员的心思怕是没用在正道上,做文人出色,做官……却是有些心不在焉。”    他缓缓看向群臣,目光冷漠。    “臣子可还有何不合适之处?还请诸位指教。”    我儿子还有什么地方不妥当?来,给我说说。    赵宗实站在那里,一股子孤寂的气息散发出去。    你们可还有话说吗?    没有我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吹一曲唢呐,然后看一本书,这日子若是能一直这般该多好啊!    群臣默然,赵祯的眼中多了欢喜之色,说道“去吧,在家好生休养,下次召唤就进宫来。”    宫中的人已经去过榆林巷多次了,可赵宗实每次都是拒绝。    这次他依旧是默然行礼,然后告退。    一人而已,竟然让君臣无言以对……    这便是外面说的不正常?    看看官家的笑容吧,分明就是很满意这位接班人的表现。    是不正常,因为过于出色了些。    ……    第一更送上,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