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一种回忆 (第1/2页)
“怎么还不走,你的工作完成了吗?”裴均从儿媳进来时就定不下心,开口赶人道。 他压下眉骨,嘴唇稍微往下撇,使得颧骨下的几条细纹显得更深,显出严肃的模样。 落地窗映出眼前人侧腰的背影,攻玉把胳膊支在桌上,她的脸凑在宣纸旁细细打量。 裴均正在练《石门颂》,因为练过书法的原因,她很熟悉这个字帖。 当年书法老师没让她专门练这个,她习的是《曹全碑》,说是要好好体悟“蚕头雁尾”的标准笔法。 “爸爸,我就看看嘛,不可以嘛!”攻玉扫视了一圈,又见镇纸左边的碟子里摆着几块固墨。 “墨汁块没了,我来帮您磨墨吧。”她带上手套,三指抵住墨块,顺时而动。 满室只余两人清浅的呼吸与磨盘墨块的沙沙摩擦声,裴均的毛笔顿了顿,将神思从纷飞中拉回。 抬头便瞧见了儿媳也在看他,待攻玉投来个讨好意味明显的明媚笑颜,他又做贼心虚似地移开眼。 “爸爸,给我支笔。”见公爹没动,她又自顾自抽出只狼毫,把生宣铺开。 很久没练了,幸好童子功也还在。今天见人临帖,一时兴致上来也手痒痒了。 她思索一番,翻看着书桌上摊着的字帖,准备写《书谱》:一来是小草的经典,临过很多次;二来是她觉得孙过庭的这本墨迹很清晰,按提顿挫都十分舒服,练得人很爽利。 攻玉的字如其人,笔锋凌厉,横画如刀劈斧凿般顿挫,长捺陡然转成细若游丝的牵丝——《书谱》有一字两变的绝技。 “这里。”裴均看了一会儿,指尖点在她字里一处转折,忽然开口:“你这里不对,要用绞锋,怎么会学米芾的刷笔。” “故意的。”攻玉嘴角扬起一抹弧度,“就是要灵活变通,要是孙虔礼还在世上,肯定要笑您还死守《九成宫》的规矩。” 这夹带私货的话里有话说得裴均脸红一阵白一阵,他状似无意地又问了句:“你的书法是跟着谁学的?” “我五岁就开始上书法课了,跟的是北苑的徐老师。我学了好多年,后来因为学业就没怎么练了,工作之后有了空闲才会练。”攻玉瞧着自己的“墨宝”,语气里带着丝惋惜。 她这人比较现实,爱好是爱好,吃饭是吃饭。面包鲜花不可兼得,两者还是有取舍的。 裴均身后的墙壁上挂着幅画眉的工笔画,两只画眉在海棠间嬉戏。 她掷笔走过去,问了句:“这是您画的吗?《海棠画眉图》。” 不等公公回应,她又说:“画的真好,嘶……不过鸟的嘴尖角度画歪了,还有花瓣外面一圈可以用钛白加深,背景偏黄。嗯——还是不够大胆呀,所以这个花瓣有一点和背景色相融了。” “最重要的是,可以不用游丝描的,太求工巧,反而会失其神韵。” 她轻松自若地抬了抬下巴,然后转过身走到前面。 “小玉,过来,看看我这边的收藏。”裴均站起身,破天荒来了这么一句。 “嗯,好啊。”攻玉没料到公公会来这么一句,她在原地思考了几秒,才回答。 公公领她到了另一个房间,是个宽敞的收藏室,大概有两百多平。和博物馆似的,玻璃罩里陈列着些书法和画作。 她的美术鉴赏功底早在大学之后就抛得一干二净,平时只会去博物馆陶冶一下情操。 她跟在身后走走停停地看着,到了一个拐角,桌上铺着些卷边的画作。她对里面没有框裱的画作有些感兴趣:“爸爸,这些我能看看吗?” 裴均瞟了一眼,语气变差了一些:“这是文裕他妈送的,你要看的话随意。” “哦,是妈妈买的啊,真审美真好。”攻玉真心地赞美道。 话音未落,裴均的脸色拉下来些,这些画让他想到了前妻。他们已经分开许多年了,说句难听的,他甚至不太记得她的长相了。 年轻时他总是被责备太过随心所欲,原则上他对于环境逆来顺受(自认为的),他不喜欢社交,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喜欢虚与委蛇。 而周汝修则完全不同,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从校园走上婚姻殿堂,那时两个人都稚嫩懵懂,明明不合适却偏偏要凑到一起。 就像博尔赫斯那句着名的话,情感有时难以区分是爱还是利剑,你觉得是剑,它可能就是赤裸的利剑。 想到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