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3节  (第3/3页)
是毫不起眼的小辈,哪怕能讨得长辈欢喜,但想要主事,也非得再过个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不可!    当初天圣五年回到族中的时候,狄进都还没有在朝堂中青云直上,至于这么早地埋下这枚棋子么?    “这……这不可能……没道理啊……”    狄元昌连连摇头,难以接受,狄进则看向郭承寿:“无邪,当年的晋阳书院监院郝庆玉遇害案,伱肯定记忆犹新吧!”    郭承寿凝声道:“当然记得,仕林你说过,郝庆玉之死的背后,还有蹊跷!”    “确有蹊跷,这也是我请贤伉俪来此的原因!”    狄进转向杨文才:“辉博,你后来是何时追查的?”    杨文才隐隐意识到什么,缓缓答道:“我是天圣五年追查的!”    天圣五年科举,杨文才也参加了,只是相比起狄进寄应开封府,从第一场就开始在汴京考,他是先在并州应解试,然后再去京师参加省试,这个过程中当然没心思查案,而是科举落榜后,回到并州才继续追查。    “你对此案尽了心力,但最终没能发现蛛丝马迹……”    狄进道:“我相信你的能力,本以为此案并无隐情,直到不久前无邪告诉我一件事,你当年是用我的名义继续查案,现在你可明白,为什么会一无所获了?”    杨文才身躯微震,吞咽了一下口水,赶忙道:“相公,这是被逼无奈,书院同窗担心我暗中调查,是准备推翻旧案,对你不利,追问之后,我才不得不告知!”    狄进看了他一眼,淡然道:“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同样的,你还有一个考虑!你为我查案,首先就要排除狄家的嫌疑,所以你告知书院的学子,也即案件的相关人员,是以我的名义前来追查,试问这么一说,如果嫌疑与狄家有关,他们还会交代线索么?”    杨文才冷汗涔涔,再也不敢回话。    这件事说白了,其实很符合他的性情。    书院之案,明明涉及到“组织”隐藏在郭承寿身边的人手葛老,最终却不了了之,有两种可能。    要么,杨文才的能力不足,无法追查到真相。    要么,杨文才也是参与者,和贼人有所牵连!    但事实上……    还有第三种可能。    杨文才有私心。    他愿意调查,本来就是为了巴结狄进这位前途无量的三元魁首,那么最不会做的事情,或者说刻意回避的是什么?    调查狄家人!    哪有讨好巴结一个前途无量的官员,结果把对方的族人揪出来的道理?    不过杨文才为人精明,手段巧妙,以他的能耐,如果要悄无声息地调查,不是没有办法做到,却偏偏故意引起晋阳书院的注意,在别人追问下,承认自己是受狄进的托付,调查后续。    如此一来,案件的证人,那些以他这位三元魁首为自豪的书院同窗们,无论是出于好意,还是有所顾虑,都不会提供有关狄氏的线索了。    这个杨家嗣子从小受人排挤,利字当头,当年也谈不上忠诚可言,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份私心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书院案件背后的神秘势力‘组织’,因为一个原因,早早就瞄上了我并州狄氏……”    “你调查之时,他们恐怕也很紧张,后来的西夏谍探绑架危机,就是隐蔽自身的应急策略,但最终却没有查到他们身上!”    “当无惊无险地摆脱了一次危机,并剖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查案盲点!”    “随着我的名声越发响亮,普天之下,相对最安全的,就是狄氏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