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_第1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节 (第3/3页)

是熟能生巧吗?俗话都说“木头挂城门口三年都会说话”。这孩子怎么着都比木头聪明啊,这听人念几年书,可不就会了吗?

    这个容易!

    听人说容易,李贵林也不申辩。李满仓看过李贵雨的《大学》,便知道这些人想当然了––呵呵,没有老师教,只凭自己读,知道怎么断句吗?

    不过,李满仓啥都没说。世人都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等他们真试过了,就知道其中厉害了。

    李满园因住在城里,来得晚些,故现在才到。

    李满园领着李贵富一进门就见听族人夸赞李兴和会背《四书》,心中并不服气––他儿子李贵富现在读的私塾,里面的先生可是秀才公。李兴和的爹李贵林算啥?他连童生都不是!

    李满园有心夸耀自家的儿子,便走过去笑道:“贵林,你念过书,给我说说《龙文鞭影》是啥?”

    “这些天我忙着修房,只知道给贵富买了这本书,也不知道里面写的啥?”

    《龙文鞭影》带龙字,李满园心说:族人一听就知道他儿子念的书不一般!

    李贵富就跟在李满园身后,闻言扯他爹的袖子低声道:“爹,你想知道《龙文鞭影》讲啥问我就好了。”

    “你才念几天书,能懂啥?”李满园不以为意道:“咱族里就数贵林的学问好,他说的话我信!”

    李贵林闻言不疑有他,当即道:“《龙文鞭影》和我们村学堂念的《增广贤文》相类似,也是孩子的蒙学书。”

    “不过《增广贤文》里面主要是劝人向善的俗语。”

    “这《龙文鞭影》则是简化了二十四史的人物典故,然后又加了神话、小说和笔记里的记载,是孩子们进一步读《四书》《五经》,还有开笔写文的基础。”

    “先贵富兄弟在咱们村里念了《千字文》,现念这本《龙文鞭影》确是正好。”

    “等这本书读完,然后再念了《幼学琼林》,贵富就也能读《大学》了。”

    这《龙文鞭影》较《四书》还差了两级?本想豁胖的李满园豪无预兆的被李贵林反豁了一脸,当即觉得有些心塞。

    因为这心塞,李满园竟忘了显摆他儿子会官话这件事,事后想起,也是后悔不迭。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只说眼下。眼下李满囤立在人后,把《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大学》、《论语》、《四书》几本书的名字默默地记在心里。他准备今儿午饭后就搭潘安兄弟进城送树的牛车去把书买回来。

    他先瞧瞧,这些书都写了些啥!

    李春山、李高地和李丰收三人聚在一处,笑眯眯地瞅着后辈们谈论书本,心里充满欣慰––可见的,李氏一族就要出读书人了。

    第110章 村口偶遇

    清明的午饭依旧在老宅, 红枣和王氏在临近晌午的时候也一起来了。

    农谚说“小麦清明拔三节”, 现地里的冬小麦已长得比红枣腿还高,而点缀其间的零星油菜田地里的黄色花枝则更是窜得比王氏还高。

    自有了身子后, 王氏就没下过地,且自二月初二来老宅吃李贵雨定亲的安心饭回去后,王氏日常便只在正院和侧院活动。

    眼下突然看到这新鲜的春景, 王氏不觉有些飘忽:现今的日子咋过得这么快?感觉才刚过完年呢,这油菜竟都已开花了!

    红枣瞧到油菜花,也忆起前世自己在旅游景点看到的宽阔到天边去的油菜花海。

    比起前世,这高庄村,红枣叹息:还是穷啊!大部分人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吃不上菜籽油!

    等哪天,这高庄村的地都种上油菜芝麻花生葵花籽这类经济作物, 这才说明高庄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爷爷, 奶奶!”红枣跟着王氏爹娘进了堂屋后,极规矩的给上座的李高地和于氏问好。

    “红枣, 你过来!”

    破天荒地于氏竟然招手叫她。红枣不知啥事, 瞧瞧她娘王氏,眼见王氏点头,方走近了过去。

    “红枣,”于氏极和蔼的把一块打了孔的圆形桃木片拿红线穿了,挂到红枣脖子上,笑道:“这个桃木片,是家里的老桃木做的。你戴身上, 辟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