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为王[快穿]_第27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2页 (第2/2页)

陆弘毅数次创业,数次被对手折腾到破产,手里的资金瞬间缩水一半不止。

    事实证明了,普通人终究是普通人。原剧情里陆弘毅为什么能成功,一是因为陆家给他提供了足够高的平台,说一句不大好听的,有陆家的人脉在,就是一只小鸡仔也能给你喂成一头肥猪。二是因为他拥有后世的记忆,占尽了先机。

    可一旦失去了这些,陆弘毅还是那个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一事无成的陆哲(陆弘毅重生前的名字)。

    即便如此,陆弘毅依旧没有放弃,他被迫收起锋芒,将目光放在了89年股市试行上,原剧情里,在当时,一只股票的上证指数能在一天之内涨幅高达百分之四百,正是通过这场超级牛市,陆弘毅将手里的资金一鼓作气翻了一千倍,成为国内又一位亿万富豪。

    孟则知怎么可能让他如愿。

    老爷子听从他的建议,在股市试行之前就成立了证监会,实行严格的涨跌停板制度,即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和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实行5%的涨跌幅限制,从而有效的遏制了股市试行前期超级牛市的产生以及第一次泡沫崩盘的出现。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任凭陆弘毅再怎么挣扎,他手里的资金也不过是将将翻了十倍。

    没有充足的资金,他眼睁睁的错过了入股微软苹果等一系列高科技公司的机会。

    陆弘毅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房地产业上。

    孟则知毫不犹豫的击溃了他的幻想。

    陆延风一家搬出陆家的第二年,市医院更名国家保健院,不再对普通市民开放,只负责接诊前来求医的国外患者,主治医生当然是孟则知,至于国内的,直接去东区找他就是。

    平均下来,孟则知每个月接诊两个病人,每个病人最少给华国带来五千万M元的投资或援助(后来在上边的暗示下,院方开始优先接收带来投资或援助多的病人,九十年代后,这一数字基本上没再低于过一亿M元)。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一亿M元,一年就是二十四亿M元,折合华国币两百亿,相当于当年京城市GDP的一半。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好处,至于背地里上边和这些病人背后的势力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孟则知就不得而知了。

    空前宽松的国际环境,推动了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再依赖于土地财政(现世里,普遍认为造成后世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是98年分税制造成的土地财政引起的直接后果,即各省市当地企业的税收国家拿走百分之七十,只给地方政府百分之三十,导致地方想要谋求发展,官员想要出政绩实现GDP增长就必须依靠出卖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