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日军的战略 (第2/3页)
本一木不愿意相信司令官被调走的消息。 但他内心十分清楚。 自己这位同学背景深厚,又在中国派遣军参谋总部工作,消息比他灵敏的多。 既然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那就说明已经有大佬在酝酿了。 放出风声,也许是在试探各方面的反应,也许是在给一个机会……山本一木得到的消息太少,无法猜透大人物是怎么想的。 但他确实该想想自己的前程了。 在司令官阁下走后,他和他的特战队要何去何从? 他的特战思想,能否得到新一任指挥官的欣赏? 目前都无从得知。 “报告,司令官有请。” 山本一木的思绪被打乱了,他起身整了整衣服,随着卫兵来到司令官的办公室。 筱冢义男中将坐在一张厚重的办公桌后,桌面上摆满了各种文件。 山本看得出来,经过百团大战的打击后,司令官面显疲态,比之前更显老了。 山本一木迈步走了进去,在桌前立定站好,“?司令官,你找我。” “山本君,我们谈谈吧。”筱冢义男抬起头,看着自己最欣赏的部下。 永远的斗志昂扬,就像是一只不知疲倦的狼。 中国派遣军总部流传的小道消息,自然瞒不过他的耳目。 一个中将参谋长似乎还无法背起这口黑锅,他这个第一军司令官也快到头了。 无论是出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是说在做些事情挽回自己的声誉,谋求一个更体面的退役。 筱冢义男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 没有谁比山本一木更合适的了,但在做决定之前,他还要再考验一番。 “山本君,山崎中佐殉国的事情你听说了吗?”筱冢义男选择了最近的一次失利,作为第一个问题。 山本一木此时并不支持令官阁下找他为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回答道:“听说了,长官。我认为这并不奇怪。”? “哦。你是怎么考虑的?”筱冢义男有些兴趣了,山本一木是头一个说出,山崎中佐殉国不意外的帝国军人。 新二团的李云龙,被山本一木视之为大敌。山崎大队全军覆灭,出于知己知彼的目的,山本曾做过复盘,并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此时被司令官问起,他自然是信心十足,回答到: “他犯了大多数帝国军人的通病,把自己当成了战神,以区区几百人之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岂能不败? 中国的孙子曾说过,兵者诡道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能而示之不能,近而示之以远,远而示之以近。 别忘了,这个孙子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人,他对于谋略与战争的关系,早已做出过精辟的论述。 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不会过时。” 作为一个中国通,筱冢义男也是读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的,对于山本提出的独到见解,他是更好奇了。 他说:“山本君不愧是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你的见解使我很感兴趣,请继续说下去。” 得到鼓励,山本一木便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我们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占领了支那的首都,征服了大半个中国。 于是我们很多将领就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比德国人干的毫不逊色。 其实占领南京和占领巴黎,其战略效果完全不同。 对于支那而言,即使我们占领了全部的城市和铁路沿线,抵抗也不会停止,支那军队会在山区,在远离城市和铁路沿线地区继续战斗。 它的国土面积提供了极大的战略纵深,有着极为广泛的回旋余地,而我们却会陷入被动。 我们有限的兵力和资源,会入不敷出,无法经受长期的战争消耗。 我曾读过共党的领导人,撰写的一篇文章《论持久战》,并深受启发。 此人提出了中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之战略进攻、敌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我之战略保守、敌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敌之战略反攻、我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百团大战无疑就是第二阶段中,八路军对于论持久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