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节  (第2/2页)
州城东, 离东关渡很近,从冯宅驱车而往,大约要大半个时辰。    程昶一行人等到了长珲山已是辰末,春光正好,山脚下,河堤旁,满是出来祭山神,过花朝的人。    程昶下了马车,撑着伞,跟冯屯冯果往山上走。    长珲山其实不高,祭山神的地方就在半山腰的望春亭,程昶早上因为换衣,耽搁了一阵,到了望春亭,只见一名穿着五品公服的大人已带着周遭百姓在拜了。    说是祭山神,其实不然。    这里的人信奉的是四季神,就如秋节要拜秋神蓐收一样,惊蛰这日,祭的其实是春神句芒。    程昶看着那个身着公服的府尹大人,一时间觉得眼熟,却没想起来是谁。    待他点完香,颂完唱词,回转过身来露出一双鱼泡眼,程昶才蓦然忆起来。    这不是当初在东海渔村捡到他,一路护送他回金陵的刘府尹么。    当时这府尹想跟云浠抢功劳,还被程昶撵过,跪在程昶腿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程昶还当他这双鱼泡眼是哭出来的。    眼下想想,这刘府尹除了抢功劳这事做得不地道,护送自己回京的路上,还算尽责。    程昶有些踌躇,不知当不当与刘府尹招呼一声。    而今他想回金陵,只要跟着冯家的货船就可以了。    可是冯家毕竟是寻常百姓家,他的踪迹一旦曝露,被陵王的人盯上,冯家非但保不了他,还可能因他遭来横祸。    还是让朝廷的人马护送自己回金陵妥当。    程昶如斯想着,正准备上前,忽见人群另一侧,有一列兵卫引着一名身着三品公服的人走来。    三品公服生得一副慈眉善眼,一笑起来,分外平易近人。    正是柴屏。    程昶愣住了。    握在伞柄的手倏然收紧,手心里瞬间渗出凉汗。    却不是怕,是恨。    皇城司的滔天烈火重新浮现眼前,火海吞天沃日,就是这个人,命人锁上了他唯一的生门。    烈焰仿佛自他胸中焚起。    程昶一时间难以平静,但他是个清醒的人,知道眼下与柴屏对上,于他没有半点好处。    何况周围这些穿着巡查司禁卫服的兵卫,一看就是柴屏的人。    程昶默不作声地退了一步,又退了一步,随即转身就往山下走。    冯屯觉察到动静,忙与冯果跟了上来,问:“菩萨大人,您不看祭山神了吗?”    程昶只管往前疾行,并不作声,直到临近山脚了,才问:“东关渡是不是在这附近,我想跟船去金陵。”    “倒是在这附近。”冯屯为难道,“就是小人府上去金陵的船是货船,并不很舒适,菩萨大人想去金陵,小人可安排一只……”    “不必安排。”程昶打断道,“只要快。”    去长珲山不远就是淮水水堤,临近午时,已有不少女子在水堤旁挂花纸,放花灯,沿堤而行三里,就到东关渡,程昶一路疾走,因步子太快,到了一个拐角,不期然与一身着褐袄的老妇撞了个满怀。    褐袄老妇跌退几步,险些摔倒,程昶连忙将她一扶,说道:“抱歉。”    褐袄老妇“哎”了声,刚欲说“没事”,一抬头,只见伞下公子一袭白衣出尘,眉目如同墨画,明明温柔,却又凌厉非常。    她张了张口,还没说出话来,只见公子又执起伞,匆忙往渡口那里去了。    眼下午时将至,东关渡十分繁忙,好在冯屯一早就让家丁来此排长龙,眼下冯家的货船已装载完货物,准备起行了。    渡头的家丁一看程昶三人行来,愣了愣,问:“老爷,您怎么来了?”    冯屯想着菩萨急去金陵,办的应当是济世救人的大事,等闲不能与外人道哉,便道:“到底是咱们与金陵那边的第一桩买卖,我不放心,跟去看看。”    家丁连声称“是”,在渡口与船头搭了木板,引着冯屯几人上船。    一时起了风,船身轻晃,冯果上了甲板,似有些不舍,朝长珲山那处望了一眼,说:“今日来的怎么是这个钦差呢?”    冯屯应道:“是啊,我也纳闷呢。”    冯果叹道:“那日那个好看的女将军怎么没在呢?我还想着今日来长珲山,能多看她一眼呢。”    程昶最后一个上船,一听这话,倏然愣住。    他站在渡口与船头的木板上:“你说什么?”    过了会儿,又问:“女将军?”    冯屯道:“回菩萨大人的话,就是从金陵来的明威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