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第1/2页)
    “娘,我晓得哩。现在这日子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以后还能更好。我哪可能干自己吃上大米饭了转头去砸大山他们饭碗的事儿?咱不贪心,不干那种叫人戳脊梁骨的事,春儿姐妹仨以后还要嫁人的,当爹的能败家里名声?”    林家表叔也是个明白人。    他只有三个女儿,娘年纪又大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主劳动力,以前为了养家糊口,逼不得已跑去邻镇替人挖煤。    挣的钱不多,累不说,甚至有掉命的风险。    那会子死熬苦熬的,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一年只能回来三两回。    他不在的时候,家这边多是表哥表嫂一家替他照顾。    他心里都记着情。    再说如今在家里种地每个月就能进账数两银子,搁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过着,他是脑子进水想不开要去干浑事?    林三奶放下心来,“你晓得就好。春儿,夏儿,秋儿,你们也记住,这人哪,趋利是本能,克制方显人品。不管什么时候,咱都得挺直了腰板活。”    三个青葱少女齐声应是。    同样的对话,各家不胜枚举。    随着玉溪村在十里八乡崭露头角,闻风跑来的除了想收购百相草的各地商贾,还有媒婆。    百相草的前景看得到。    如今尚是刚开始,用不了多久,玉溪村就能爬上另一个台阶。    到那时,可真是想攀都攀不着了。    是以玉溪村适龄的少年少女就成了香饽饽。    不管是嫁过来还是娶回去,只要跟玉溪村搭上关系,还能怕好处捞不着?    尤其想嫁女儿的人家,多的不说,女儿嫁到玉溪村就能跟着夫家过上好日子,不香啊?    各家有娃的门槛被媒婆踩破,连还在变声的许小七都被媒婆惦记上了,导致小七见了媒婆撒腿就跑,一时成为村里笑谈。    而当中被媒婆青睐的,以林江为最。    四方药馆对面的小茶寮,雨天人满为患。    多是进来避雨的行人,不喝茶的挤在门前廊檐及柜台周围。    有脸皮薄的,也会坐下来点上一壶最便宜的茶,跟同行的、相熟的人共饮。    闹闹哄哄一堂,甚是热闹。    雨声喧嚣,亦盖不下大堂嘈杂。    跟一楼热闹相比,二楼雅座显得冷清。    稀稀落落只坐了两桌人。    最角落窗边雅座,分坐一男一女。    临街木窗半支着,被雨点拍打发出急促嗒嗒声响,风从缝隙钻进来,带来雨水微潮的凉意。    曾如玉抬眸,定定看着坐在对面的青年。    一身农家人干活时穿的青灰短打,压不住青年身上的书卷气。    他本就长得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