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节  (第2/2页)
姑娘们捎几个小玩意。    二十也是新奇,走三步停一步。怕追不上慕锦,不敢多看,缓慢地向前走。    慕锦怎会不知她的小心思,她一双眼睛停在小玩偶上,流连忘返。他上前拉起她,“走的时候,你再过来看看买什么东西。”    她立即跟上了他。    长长的嵊江岸边,摆的是一个个戏剧台子,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大霁东西南北的奏乐,五花八门。江南的悲情,霁东的优美,西北的高亢嘹亮。    走过几个戏台,慕锦耳根疼了。听一出戏可以,这么接二连三地,实在聒噪。他不耐地问二十:“想听哪一出戏?”    二十也懵懵的。    四人又向前走了一会,忽地,二十听见了西埠关小调,她抬头向前望去。    岸边柳树旁,有一个小小的戏台。西埠关小调有鼓,有埙。比起战乐,这一出戏添了一把琵琶,韵律更有风情。    慕锦转了下长扇,说:“去那边。”    这里戏演了大半。    四人落座,仔细一听,才知,台上演的是当年罗刹将军和皇上在西埠关大战百随的一幕。    饰演皇上的小生,画妆唇红齿白,很是俊艳,唱道:“大霁山河,四方奉贺……”    这是二公子爹爹的戏。二十如坐针毡。    慕锦执扇轻摇,笑意浅浅。    寸奔看了慕锦一眼。    杨桃不清楚慕锦身世,只管听戏。    西埠关长大的二十自然听过这一段战史。    皇上年轻气盛,罗刹将军骁勇善战。然而,驻军数百日,军营粮尽援绝了。    西埠关的老百姓为国捐米捐粮,这才有了攒沙阵胜仗。    这时,台上演到了皇上向老百姓鞠躬的一幕。    慕锦转眼,将戏班子的人逐一打量。最后,将目光定在了弹琵琶的小姑娘身上。    那一个瞬间,小姑娘对上了他的眼睛,又迅速地移开了。    戏台在沿江尽头,许多人被前方奏乐包围,走不到这里。而且,西埠关小调是战乐,不如其他戏曲悠扬华美。仅有七人坐在这里听完了。    落幕了。    戏班主上台喊道:“下午的是当今圣上与前皇后邂逅的一幕戏。请各位继续捧场,谢谢了。”    二十低头,不敢向慕锦那边看。    上午,他的爹爹被编成了戏角。下午的,连他的娘亲也成了戏中人物。二十不知,慕锦是否又要生气。    戏班主下台答谢。到了四人跟前,作揖说:“我们自西埠关而来,唱的是家乡独有的战乐。多谢四位捧场,多谢,多谢。”    慕锦向戏台看了一眼,问:“你们戏班子的,都来自西埠关?”    戏班主点头,说:“正是,我们这是头一回到向阳城。这里不爱战乐,极少西关戏班。”说到这,戏班主腼腆笑笑。    难得遇到老乡。二十看向戏班主的眼睛扑闪扑闪起来。    这一幕,正好被慕锦见到。若是二人独处,他就要去捏她的嘴角了。他手指微动,克制住了。    弹琵琶的小姑娘也走了过来,福身,说:“皇上和前皇后邂逅的故事,姑娘家多喜欢。还请姑娘下午捧捧场。”    听不听,由二公子决定。毕竟这是他爹和他娘的故事。    慕锦看着小姑娘的脸,和二十说:“我以为西埠关就你这么小小的。没想到,也有其他姑娘不高不壮。”    小姑娘夹在其他高挺的西埠关女子中间,更加娇小。    她听到慕锦的话,面上一红。顿了下,看向二十问:“原来你也是西埠关的呀。”    二十点点头。    戏班主笑了:“真巧,真巧。诸位下午务必捧场啊。”    琵琶姑娘笑起来,说:“是啊,姑娘,下午过来听听吧。前皇后也是西埠关的人,我们那儿,到处都有她的传说,可神奇了。”    慕锦撇了撇嘴角。不就是嫁给了皇上?有什么神奇的。    琵琶姑娘说:“我和前皇后在一个县,我从小就听她的故事长大的。”    慕锦看着她。    她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侧头抬眼看他,又迅速低头。脸上红晕未散,不知是刚才那一朵,还是又飘起新的。    慕锦淡淡地问:“一个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