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节  (第2/3页)
换座位。    张志北换到了杨佩瑶左边,高敏君换到了杨佩瑶斜前方,隔着两个座位,邱奎则坐在杨佩瑶身后。    安顿好之后,邱奎宣布秦老师请假一个月的消息。    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    高敏君也刚知道这个消息,扯着嗓门问:“那谁给我们上国语课?我们这一个月不会没人管吧?”    话音刚落,就见校长谭鑫文推门进来,身后还跟着位穿长衫的男老师。    谭鑫文笑道:“怎么会让你们没人管?这个月,你们班的国语课暂时由姚学义老师担任,姚老师是杭城知名大儒,在许多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能够跟姚老师就读,是你们的荣幸。姚老师目前还担任高二二班的班主任及国语老师,工作比较繁忙,你们要尽量配合姚老师,共同把国语学好。”说完朝姚学义点点头,“姚老师,您说两句。”    姚学义双手背在身后,凌厉的目光环视全班一周,在杨佩瑶脸上停了数息,轻咳两声开口道:“我既得“师”的名分,便不会误人子弟。我教学比较严,凡课文必须背熟,凡生字必须写对,凡文法必须正确,凡字迹必须工整,但有不服不从者,可另请高明。”    满屋子人都静悄悄的,杨佩瑶心里更犹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学校里那么多老师,怎么偏偏让姚老师来代课。    他可是对自己半点好印象都没有。    正思量着,谭鑫文已经走出教室,姚学义寻一根粉笔捏在指间,“下面开始上课。”    在黑板上写下《与吴质书》四个字。    不得不说,他的板书比秦越要好,字体瘦硬挺秀,很有韵味。    姚学义沉声道:“这是建安二十三年,曹丕写给好友吴质的一封书信,旨在追忆往事,也评点了当时建安诸子的文章,抒发了对亡友的追忆之情以及对吴质的思念与牵挂。整篇文章以抒情为主,间具叙事与论理。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你们班长呢,班长是谁?”    邱奎站起来,“我叫邱奎,是高一二班班长。”    姚学义点点头,“把课文读一下。”    邱奎翻开第一课,毫不犹豫地开始念,“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语句非常流畅,半点磕巴都没有。    杨佩瑶一边感叹一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标记出来,正手忙脚乱,听到姚学义道:“停,先到这里,字句读得不错,情感上稍嫌匮乏。下面请另外一位同学……”指着杨佩瑶,“你接着念。”    杨佩瑶一下子懵了。    这个时代的课本,文言文跟白话文各占一半,白话文还好些,有标点符号,而那些文言文连断句都没有。    以前,她全靠课下的预习才能跟上秦越讲课的节奏,现在刚拿到的新书还没捂热乎,就让起来读。    这不是为难人吗?    可又不能不读。    只得接着邱奎读完的磕磕巴巴往下念,没读几句,就见姚学义铁青着脸把课本拍在讲台上,“连基本的断句都不会,这就是最具潜力学生的水平?我看国中生都比你强,你是怎么升到武陵高中的?”    杨佩瑶脸上火辣辣的,低着头一言不发。    她走后门入学的事情谁都没有说,就连高敏君也没告诉。怎么可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说出来?    姚学义又道:“没听到我问话?既然不回答,就表明你目无尊长,请你出去,我的课堂不欢迎你。”    杨佩瑶猛然抬头,“英雄不问出处,我怎么入学跟上课有关系吗?”    姚学义讥讽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连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