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2/3页)
来”这个问题,江氏夫妇又为难了。    毕竟郎中说过,这个孩子高热若是一直不褪,他肯定活不下来。就看这一天一夜里,这孩子的运道如何了。    因此,面对女儿的数度追问,江栋不好回答,只好咳嗽一声,沉下脸:“月丫儿,谁许你叫人猪蹄的?”    江月儿甚少见父亲冷脸,立时被唬住了:“我,我——”    江栋便放柔了面色,谆谆教导:“床上的小哥哥有名有姓,你可不能学那坏孩子,胡乱给人取诨号。知道吗?”    “那他叫什么?”    江栋:“……待他醒了,你自己问他。”他见到这孩子时,他已经病得不省人事,连县衙都查不出他的来路,他上哪打听这孩子姓甚名谁?    “那他什么时候醒?”于是,绕了两句,问题又回来了。    江栋觉得他头有点疼。    好在,榻上的小病人适时地出了声:“娘,娘……”他胡乱喊着,,一只手伸出被子,漫无目地地在被褥上乱抓,他紧闭的眼里不住流出泪来。    这奶猫一般的凄嘶声……    杜氏红了眼,捉住他的手往被子里塞:“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梦里都在叫娘。”    这样小的孩子,被折磨得全身没有一块好肉,那些杀千刀的人拐子也下得去手!    塞回被窝前,那手却先被一只小胖手握住了:“阿娘,小哥哥是不是很痛?”    杜氏摸摸女儿的头,见女儿鼓着腮帮子,大眼睛里盈了一汪泪,眨一眨,对那孩子手上的伤口吹了一口气念念有词:“不痛不痛,月丫儿给你呼呼,哥哥不哭了。”    不知是不是巧合,女儿一开口,原本在被子里拱去拱来说着胡话的孩子竟慢慢安静了下来,那只手的小指还微微蜷缩起来,勾住了女儿的手。    杜氏叹了口气,望着那孩子青紫肿胀的面目,张张嘴,又闭上,倒是不再驱赶女儿出门了。    次日清早,江家三口刚吃完早饭,便听里屋一声脆响。    江栋三两步跨进屋,惊喜叫道:“娘子,这孩子醒了!”    江家一阵手忙脚乱,待江栋再请来郎中时,江月儿已经围着榻叽叽喳喳说了一兜子话:“小哥哥,你饿不饿?冷不冷?你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    郎中给病人切了脉,目光在他那半张包了纱布的脸上略停,点一点头:“算是半只脚跨出了鬼门关外。接下来一个月,吃不得大荤及辛辣之物,每日米油清鸡汤,先好生养着罢。”因见那孩子一双细长眼睛直直盯着他,便捻着胡子对他和气笑笑:“小哥儿可是遇着了好人家,拣了这条命回来。”    也是知道江家是远近闻名的厚道人家,家主有些能耐,郎中才开了鸡汤聊作食补。    那孩子也不知听没听进这话,一双眼睛乌幽幽地,转也不转。    杜氏担忧道:“莫不是烧傻了吧?”说着,就要探手来试。    那孩子木偶一般僵硬地躲过杜氏的手,声音嘶哑:“我没傻。你是谁?”    我,又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好多老朋友,开熏~~~~~    谢谢wa小天使灌溉的营养液    第3章    杨梅树下的江家收养了一个从拐子手中救下的孩子!    前一天郎中走后,不消一个时辰,这消息便长着翅膀飞遍了杨柳县十里街的街头巷尾。    虽则江家深居简出,江家娘子亦与邻人来往不多,但十里街门前只四尺来宽,后街且临水,一条整街都是门庭浅窄的小户人家,哪里藏得住秘密?    江家在县衙当书办的男主人昨日下午抱回一个病得只剩一口气的孩子,这样大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十里街耳目灵便的四邻们?只是昨日天太晚,大晚上的,邻人们不好来探听消息,到今天郎中一走,有好奇的邻居们便忍不住上门来问东问西了。    最后打发走借葱的东邻王嫂子,杜氏拉了丈夫到一楼堂屋,与他嘀咕道:“那孩子除了忘记自己姓甚名谁,可有其他不妥?”    江氏夫妇原想着,这孩子救醒了,若是能说清自己家乡何处,便打听了给他送回去,也算有始有终地了结这段善缘。谁想这孩子生像该做他们家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