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节  (第1/3页)
    大姨母好脾气地笑,“行,都去。等东西归置好,家里都安排妥当,姨母带着你们到处逛逛。”    严清怡一边听她们说话,一边透过车帘的缝隙往外看。    现在正走在东江米巷,东江米巷北面就是六部,这周围的房子大抵都是六部官员居住,非常清静且方便。    只是房价也高得离谱。    以前罗家贵为阁老,也只住了个大五进的宅院,好在还有个小小的花园。要是换到黄华坊或者思诚坊,同样的价钱都能买个两路的大庭院了。    美中不足,离国子监有些远。    春秋两季还好,冬天时,父亲就会抱怨手冻得攥不住缰绳,腿也冻得发麻。    前世的罗雁梅每年都会做两副厚厚的护膝孝敬给父亲。    想到此,严清怡忽然生出个念头,倘或罗家还住在南薰坊,父亲仍是在国子监教书,那么她每天掐了时辰在路边等着,会不会就能见到骑马上衙的父亲?    只不知陆家到底是住在哪里?    马车一路过了南薰坊,又穿过澄清坊,进了东堂子胡同。    严清怡暗自庆幸没有再往北。    因为往北四条街就是勾栏胡同、本司胡同还有演乐胡同,聚集了许多青楼妓馆,教坊司也在那附近。    之所以知道得这般清楚,是因为前世魏欣家就在隔着两条街的石槽胡同,离勾栏胡同更近。    严清怡有次前来做客,途中就遇到因为争抢妓子而大打出手的两帮人。    魏欣的姑祖母曾贵为先帝的淑妃,魏家是恩封得来的爵位。    积水潭那边的好地角轮不到他们去住,只能在离皇城稍远的地方挑。    魏家就选了石槽胡同。    终于,马车停在一座宅院门口。    有仆妇搬来车凳摆在车厢旁。    后头马车上的丫鬟与婆子已经赶过来,顺次将大姨母及严清怡两人扶下马车。    大门口分男女站了两排奴仆,最前头的是个四十七八岁的长者,穿身深褐色长衫,唇角蓄着八字胡,看模样应该是陆府的管家。    见大姨母下车,长者俯身长揖,“见过太太、少爷及表姑娘,太太一路辛苦。”身后仆从“唰”地跪了一地。    大姨母笑道:“大热的天,周管家何必亲自出来,快快请起。”    旁边陆安平眼疾手快已经周管家搀扶起来,“周叔,不知我父亲在家还是在衙门?”    周管家“呵呵”笑道:“你们刚进城门,我就打发人给老爷送了信,老爷说等手头上公事完了就回。”说罢朝身后道,“主子已经回来了,赶紧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便有个三十五六岁的妇人过来,笑着对大姨母道:“太太跟两位表姑娘的屋子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家具什物都齐全,被褥都铺了新的,立刻就能住,就是屋里摆设还没有,老爷说等太太回来定夺。”    大姨母点点头,“知道你是个能干的。”回头对严清怡两人道,“这是彭姑姑,打十四五岁就跟着我,都二十年了,名义上是主仆,可论起来说是姐妹也不为过,你们可得敬着些。”    严清怡笑着给彭姑姑见礼,“见过姑姑。”    彭姑姑闪身避开,不迭声地道:“使不得,使不得,奴婢当不起姑娘的礼。”    蔡如娇见状,笑盈盈喊了声,“彭姑姑,”算作招呼。    一行人进了角门,绕过影壁,是长方形的外院。院内正中垒座太湖石的假山,假山上悬垂着绿色藤蔓,假山旁挖了口丈余见方的水塘,水塘以石子铺底,仅三尺深,隔着水面能看到有红色鲤鱼游来游去。    假山以南是五开间的倒座房,假山以西另外隔出来两间的小院,可供来客临时落脚。假山北面是座如意门,往里是二进院,陆家三位公子便住在此处,沿着抄手游廊绕过二进院,另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